1、多学科协同,自主创新成果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多学科(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体育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以福建师范大学深厚的体育教学与科研底蕴为依托,把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手段方法及时引入实验教学,强化实验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深化实验教学内涵。在技术方面,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优势并结合游戏行业领军企业福建网龙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将自主研发的游戏引擎通过二次开发转化为促进深化实验教学的强有力因素。

2、强力支撑运动人体科学的有效实验教学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常以实际的物理实体作为模型进行,而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对体育运动实践中难以再现的实验与教学项目进行虚拟仿真建模,拟构建的运动人体机能、体适能、运动技术评判与技术诊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等五个虚拟仿真技术平台,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完成相关的微观或宏观的实训,进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娱乐教育竞技相结合

充分挖掘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娱乐属性,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最大限度地模拟人体运动科学的生命特征和运动技能认知规律,将虚拟仿真技术、艺术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改变和丰富了师生认知、学习、沟通和反馈的方式,优化了实验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使教师更容易教好,学生更容易学好。实验教学中运动因素的实施,尤其是长距离、反映极限水平的体适能测试,往往比较枯燥,容易导致学生的运动焦虑和疲惫。将虚拟仿真场景、任务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相结合,避免了运动者的紧张感,使其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激发了运动实验的兴趣,同时也为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科学性和动作数据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4、通过远程共享,扩大受益面

通过校园网络在因特网上进行远程共享,这样可以保证有限资源共享和使用最大化,节约实验室空间,同时方便学生自由选择时间进行学习,大大增加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和幅度,从而实现一个永不落幕的实验室,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

 5、虚实互动,真实反馈

对于强调运动真实感的实验,则采取“运动场景为虚、运动技术为实、虚实 互动”的方式,通过模拟逼真的运动场景,并辅助以高速摄像技术、实时动作捕捉技术等,将运动者或运动器械映入到虚拟场景中。在降低实验教学成本的同时,还能满足运动的真实感,达到身临其境的运动体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