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大类招生,采取1+3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第二学年按学生综合成绩和个人意愿,分别进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习;体育教育专业从第二学年至第四学年滚动选拔,分流为体育教育(师范)和“基地班”;进入“基地班”的近一半学生,根据其综合成绩保送研究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多年来,本专业为我国社会体育领域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管理者和企业家。
一、体育教育(师范、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核心课程:
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就业情况:
该专业2019届毕业生122人,就业率99.18%。毕业去向:主要应聘各类学校体育教师,“基地班”部分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前景良好。
名师风采:
1.郑祥荣,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体育教育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青少年锻炼行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等领域的研究,技能教学有体操、羽毛球、花样跳绳等。
2. 王深,教授,博士,体育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体育教育专业负责人,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体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与体育美学的教学与研究,为本科生讲授《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就业案例:
丘颖杰,女,中共党员,体育科学学院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曾任年级辅导员助理、年级党支部书记。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四年获校一等奖学金,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标兵、校优秀社团干部、校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论文,多次荣获校级以上“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曾获中国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成人团体舞第一名;思想积极上进,工作认真负责,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综合实力突出。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核心课程:
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就业情况:
该专业2019届毕业35人,就业率97.14%。毕业去向: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健身教练、健身行业经营与管理等岗位,就业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名师风采:
1.杨少雄,博士,教授,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和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负责人。主讲课程:《武术》《武术散打》《搏击》《摔跤》《武术技击原理》《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和《武术教材教法》等。
2.杨海晨,博士,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主讲课程:《网球》《体育概论》《体育人类学》《体育社会学》《社区体育导论》《口述史》等。
就业案例:
吴建,男,中共党员,体育科学学院2015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综合测评名列专业前茅,大学四年刻苦学习,获得三等奖学金三次;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福建省2019届选调生,分配到南平市浦城县枫溪乡政府,正式踏入基层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