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体育系从1985年起开始培养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硕士研究生。从1988年至1991年,共有5名研究生毕业,并在北京体育学院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1985年,受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开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助教进修班。该班从1996年后改为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
体育系于1996年获得“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后更名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它标志着体育系的办学层次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提升。随后,体育系于2000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3年获得“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5年成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于2006年获得“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从而使学院的办学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前,学院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在逐年扩大。
博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 | 方向 | 指导教师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 黄汉升 周登嵩(首都体育学院) |
竞技体育发展与运动训练理论 | 陈俊钦 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 |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 | 方向 | 指导教师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排球运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 黄汉升 陈铁成 |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陈国瑞 颜成春 | |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蔡向阳 | |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陈为群 施文忠 张华光 | |
体操教学健身理论与方法 | 陈俊钦 张涵劲 朱昌义 方熙嫦 | |
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梅雪雄 | |
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骆积强 | |
大学体育研究 | 林淑芳 林萍仙 吴燕丹 林向阳 |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体育理论研究 | 陈 融 周晓东(省体科所) |
社会体育研究 | 许红峰 | |
体育产业研究 | 翁 飚 | |
学校体育研究 | 施小菊 |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梅雪雄 黄秀玉 |
中国传统武术研究 | 李忠京 | |
武术散打理论与方法 | 杨少雄 林荫生(公安高专) |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生物力学 | 许红峰 |
体质测量与评价 | 陈海春 | |
运动心理学 | 陈作松 | |
运动生理学 | 刘一平、归宇恒(省体科所) | |
运动生物化学 | 吴秀琴 |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 | 各方向导师 |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 | 方向 | 指导教师 |
体育硕士 | 体育教学 | 各博士方向、硕士方向指导教师 |
运动训练 | 各博士方向、硕士方向指导教师 | |
社会体育指导 | 各博士方向、硕士方向指导教师 |